附件1
崇阳县民政局首违免罚事项清单(第一批)
序号 |
处罚 事项 |
首违免罚的情形 |
首违免罚的依据 |
配套监管措施 |
1 |
社会团体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
社会团体首次拒不接受或者不按规定接受监督检查且危害后果轻微,自行改正或经责令改正后,依法配合监督检查。 |
处罚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条 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首违免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
行政告诫。 |
2 |
民办非企业单位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
民办非企业单位首次拒不接受或者不按规定接受监督检查且危害后果轻微,自行改正或经责令改正后,依法配合监督检查。 |
处罚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 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首违免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
行政告诫。 |
3 |
基金会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接受年度检查的。 |
基金会首次不按规定接受年度检查,危害后果轻微,自行改正或经责令改正及时整改的。 |
处罚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 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或者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登记: …… (五)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接受年度检查,或者年度检查不合格的; ……
首违免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
行政告诫。 |
4 |
养老机构未与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签订服务协议的。 |
养老机构首次未与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签订服务协议,危害后果轻微,自行改正或经责令改正及时整改的。 |
处罚依据:《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 养老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民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 …… (二)未与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签订服务协议,或者未按照协议约定提供服务的; ……
首违免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
包容观察。 |
说明:配套监管措施主要是包容观察、预警提示、容缺执法、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建议、行政指导、行政约谈、行政告诫、行政回访等方式。
附件2
崇阳县民政局减轻处罚事项清单(第一批)
序号 |
处罚事项 |
减轻处罚的 情形 |
减轻处罚的依据 |
配套监管措施 |
1 |
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 |
故意损毁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致使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棱角、文字遭到简单破环,但没有影响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实地位置,行为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
处罚依据:《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第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应当支付修复标志物的费用,并由所在地负责管理该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并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减轻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
说服 教育。 |
说明:配套监管措施主要是包容观察、预警提示、容缺执法、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建议、行政指导、行政约谈、行政告诫、行政回访等方式。
附件3
崇阳县民政局从轻处罚事项清单(第一批)
序号 |
处罚 事项 |
从轻处罚的情形 |
从轻处罚的依据 |
配套监管措施 |
1 |
社会团体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
社会团体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
处罚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条 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二)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
从轻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
包容观察。 |
2 |
民办非企业单位超出其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
民办非企业单位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
处罚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 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二)超出其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
从轻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
包容观察。 |
3 |
基金会未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
基金会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
处罚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 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或者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登记: (一)未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
从轻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
包容观察。 |
说明:配套监管措施主要是包容观察、预警提示、容缺执法、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建议、行政指导、行政约谈、行政告诫、行政回访等方式。
附件4
崇阳县民政局不予处罚事项清单(第一批)
序号 |
处罚 事项 |
不予处罚的情形 |
不予处罚的依据 |
配套监管措施 |
1 |
社会团体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
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经民政部门预警提示及时整改的。 |
处罚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条 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四)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不予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
预警提示、行政指导。 |
2 |
民办非企业单位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
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经民政部门预警提示及时整改的。 |
处罚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 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四)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不予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
预警提示、行政指导。 |
3 |
基金会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
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经民政部门预警提示及时整改的。 |
处罚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 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或者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登记: …… (三)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
不予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
预警提示、行政指导。 |
4 |
养老机构未建立入院评估制度的。 |
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经民政部门预警提示及时整改的。 |
处罚依据:《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 养老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民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入院评估制度或者未按照规定开展评估活动的;
不予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
预警提示、行政指导。 |
说明:配套监管措施主要是包容观察、预警提示、容缺执法、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建议、行政指导、行政约谈、行政告诫、行政回访等方式。